足球直播360,足球现场直播

当前位置:>长者专版>本市动态

我市保障“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安全

字体:  
来源: 《廊坊日报》 2024年01月06日

近日,记者在2023年廊坊市食品安全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以来,我市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抓手,围绕“让人民吃得放心”的工作目标,不断深化系统治理,扎实做好监管执法、专项整治、风险管理等工作,加快推进食品产业转型升级,保障“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安全,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我市围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四个专项整治、灾后食品安全保障等重点工作及“瘦肉精”“注水肉”等突出问题,先后6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修订《市级党政干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清单》,进一步细化市级党政领导干部的食品安全责任,打造食安责任党政共担、食安成果全民共享格局。

分类制定市、县、乡、村四级包保台账及任务清单,形成包保干部与包保主体相对应的责任清单,实现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相互衔接、贯通协同。目前,全市已确定包保干部5267名,食品生产经营主体57796家。编制《包保干部工作手册》,督促企业制定风险管控清单,增强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依托廊坊师范学院打造食品安全培训基地。打造标杆企业,组织企业观摩学习、现场教学,推广典型经验,让企业学有样板、做有标准。

廊坊有序推进食安示范城市创建,进行六轮筛选、审核全市近三年创建资料2万余份,确认佐证材料1500份,已全部上传至国家创建信息系统。组织各地和农业农村、教育、市场监管、发改、商务、卫健等市主创部门,加大对16类明查和4类暗访食品相关业态的现场点位创建力度,扫街清点、打造点位,推动现场达标率明显提升。目前已确定11个申报项目,正在着力打造“廊坊特色”,确保项目全面过硬。

我市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守查保”、农兽药残留超标、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网络订餐食品安全、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提质增效等专项行动,有效净化食品市场环境,联合公安、检察、法院等司法机关,不断完善行刑衔接机制,组建食品药品行刑衔接工作警务室,定期召开“两法衔接”联席会议,利用信息共享平台畅通信息渠道。2023年以来,全市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53215户,检查覆盖率达100%,发现问题隐患17279个,已全部完成处置。办理食品安全行政案件1435件,刑事案件94起,2起案件获公安部贺电表扬,2起案件被河北省公安厅挂牌督办。

廊坊不断强化智慧监管,打造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综合平台,77384家企业建立电子监管信用档案。率先在全省推行学校“互联网+明厨亮灶”智能抓拍“电子眼”,将后厨关键环节晒在“阳光”下。目前,全市1476家学校食堂纳入非现场电子监管,覆盖率达100%。赋能信用监管,率先在食品生产领域建立信用风险分级分类模型,多方位多角度探索实施“信用+监管、信用+金融、信用+帮扶”。目前,全市食品生产企业应用信用风险分级分类模型划分A类283户、B类168户、C类21户、D类4户,向保险公司推送信用良好的企业信息200余条,为信用记录良好的206家公司投保食安险。

廊坊深化京津冀跨区域监管协作,举办京津冀食品安全事故联合应急演练,提升区域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处置能力。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廊坊市签署食品安全风险会商协议,并召开首届京津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食品安全风险会商会议,积极推动区域间食品安全信息互通、会商研判、预警交流、风险防控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打造京津冀区域间食品安全高质量发展共建共享新格局。加强基层网格化建设,率先在全省实现乡镇(街道)食品药品安全议事协调机构全覆盖,全市3500个村(居)组建4252人的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队伍,打通监管“最后一公里”。强化多元化宣传引导,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食安守护”志愿服务活动,组建食品安全志愿者队伍。邀请政协委员、党外人士、社会志愿者代表建言献策,通过“1+N”模式(监管部门带动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群众组织、志愿者)进行宣传。畅通12315投诉举报渠道,投诉举报全过程信息化办结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