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直播360,足球现场直播

发展规划

河北省大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

2018年08月20日 来源: 市发改委 作者: 字体:  

河北省大城县人民政府

二〇一六年五月

目录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面临的形势 1

一、发展基础 1

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5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7

一、指导思想 7

二、基本原则 8

三、发展目标 10

第三章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新型产业体系 13

一、加快推进四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13

二、壮大发展三大新兴产业 17

三、全方位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 20

四、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 24

五、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27

第四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创新创业生态 29

一、高效集聚创新资源 30

二、完善创新服务体系 30

三、培育创新创业环境 31

四、构建创新创业平台 32

第五章积极打造京津冀重要微中心,全面融入协同发展 32

一、推动交通一体化发展 33

二、精准搭建产业承接平台 33

三、促进生态共建共享 34

四、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 34

五、实现公共服务一体化 35

第六章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35

一、推动县域空间合理布局 35

二、促进中心城区跨越发展 38

三、加快小型特色城镇发展 40

四、推进美丽乡村快速建设 41

五、完善城乡统筹基础设施 43

六、积极开展智慧大城建设 45

第七章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46

一、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46

二、全方位提升“引进来”质量 47

三、高水平加大“走出去”力度 47

四、不断优化投资环境 48

第八章推进文化发展,打造文化名城 48

一、加强先进思想文化引领作用 49

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组织管理 49

三、繁荣城乡文化事业 50

四、振兴特色文化产业 51

五、培育优秀文化人才 51

第九章加快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全面高质量建成小康社会 52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52

二、积极推进体育事业 54

三、提高落实卫生计生事业 55

四、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56

五、持续推动安全生产事业和职业卫生工作 58

六、着力调控就业市场 58

七、大力实施质量兴县战略58

八、着力调控就业市场59

第十章优化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家园 60

一、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力度 60

二、加强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60

三、增进农村面源污染控制 61

四、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 62

五、建设自然生态安全屏障 62

第十一章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63

一、推动党建工作显著进步 63

二、强化政府部门依法行政 63

三、保障司法工作公开公正 64

四、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64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65

一、稳固规划的法律地位 65

二、密切规划的协调衔接 65

三、严格规划的督查跟踪 65

四、加强规划的展示宣传 66

结束语 66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我县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期,是夯实基础开放突围的关键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本规划纲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重点阐述全县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布局,突出宏观性和指导性,明确政策取向和政府工作重点,是未来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环境治理压力巨大等严峻考验,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产业高地、经济强县、文化名城、绿色家园”的目标任务,抢抓机遇,克服困难,开拓进取,奋力前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十二五”时期,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工作主题,以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务实大干的精神,破解转型矛盾,实现越位升级,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1.6亿元,是2010年的1.51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8.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368元,是2010年的1.4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7.1%。农业增加值为18.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26.9亿元,服务业增加值为47.7亿元,国民经济三次产业比例关系由2010年的17.0:63.2:19.8调整为15.8:41.5:42.7。2015年财政收入完成10.57亿元,是2010年的1.99倍,年均增长14.8%。

——投资持续快速增长,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41.4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2倍,年均增长16.9%,是历史上投入最多、增长最快的时期。组织专题招商、团组招商439次。共建设亿元以上项目112个,总投资达到325亿元,列入省级重点项目9个,总投资187.4亿元。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十二五”期间,县城规划控制面积由14.88平方公里拓展到27.9平方公里,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4.7%。重点进行了城区正大街、新风南路、新华东街、东环路改造等街道改造工程,津保南线城区段升级改造工程,城区小街巷改造工程。廊沧高速建成通车,结束了我县无高速的历史,全县公路网总里程达到1137.7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25公里/平方公里。津石高速建设在即,105国道列入日程。

——园区建设扎实推进,承载平台不断拓宽。“十二五”时期,完善了大城现代制造业工业园基础设施,8万平方公里起步区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6.2亿元,已实现“九通一平”,完成了变电站的扩容改造升级、园区污水处理厂工程,园区建设工业项目17个。红木文化产业园区升级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区,总投资43亿元的红木文化产业城项目完成了展销中心、古玩街、家具生产与木材交易基地、博览园主体工程等建设。绝热节能材料产业园聘请省规划设计院进行的园区总体规划工作已经完成,园区环评工作已启动,加速推进省级工业园申报工作,深入创建中国北方最大绝热节能材料生产基地。气雾剂产业园区成功获批省级园区,10余个亿元以上气雾剂产业项目成功签约。新能源车、有色金属等特色园区正在打造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平台。

——内外开放不断扩大,协同京津力度空前。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全方位推进与京津冀的对接合作。“十二五”期间,我县共引进亿元以上京津项目56个,总投资额为237亿元;组织针对京津的招商活动153次,引入战略投资商2个,签约意向项目3个,跟踪洽谈项目10余个,总投资可达100亿元。

——环境治理效果明显,生态质量日益提高。“十二五”期间,实施并运行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实现全县环境监管全覆盖;全县大力开展了“利剑斩污”、环保大检查、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等专项环境整治行动,县辖区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截至2015年12月31日,PM2.5浓度值为106微克每立方米,PM10浓度值为156微克每立方米,综合指数为9.56。2015年PM2.5、PM10、综合指数较2014年初下降了12.4%、11.36%、7.54%(2014年1月PM2.5、PM10、环境综合指数数据开始测试),二级及以上优良天数达到114天,较2014年增加55天;二氧化硫浓度、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6%和9.5%。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1.038吨标准煤,较2010年下降20.1%。建立了洁净型煤加工处理厂,大力引进和推广优质洁净煤。全方位运营大城县污水处理厂,谋划建设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重点对三砖厂工业区、大城工业园区、旺村镇进行水污染整治。积极开展城乡面貌综合治理行动。投资2300万元,新建大城县生活垃圾处理厂一座,建立起“户收集、村集中、乡转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五年共计造林23万亩,植树约1300万株,形成了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生态体系,森林覆盖率达到21%,被授予“全国绿化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留各庄镇跻身全国重点镇,田王文村被评为河北省美丽乡村。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十二五”期间,就业总量稳步增长,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9.6%,养老金发放率达到100%,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累计参保人数42083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累计参保52012人,工伤保险累计参保人数33426人。深入实施科技兴县战略,共组织申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52项,其中国家级创新基金项目9项。教育事业取得显著进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小学在校生辍学率为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7.5%。卫生事业不断健全,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深入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县中医院达到了国家二级中医医院建设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达到95%。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15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07元,年均递增12.7%,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876元,年均递增9.4%,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0.8亿元,年均增长13.3%。

五年来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我们只有转变发展理念,才能以改革着力破解深层次问题;只有激发内生动力,才能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方向;只有坚持统筹兼顾,才能打造城乡均衡发展新格局;只有持续改善民生,才能让人民群众不断增强获得感;只有巩固党的领导,才能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面临的机遇。从国际发展来看,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孕育着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将迎来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动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将引领全球经济发展新方向,为我县加快域内绝热节能材料、新能源车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提供了宝贵机会。从国内发展来看,改革步伐空前加大,开放力度不断加强,政策红利正在释放。“一带一路”倡议吸引了全国和世界的目光,为我县融入对外贸易新通道,实现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机遇。《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也为我县在更大区域参与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链重构,促进新产业新业态加速成长提供了重要机遇。从区域发展来看,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石保廊协同创新示范区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为我县加快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增长极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活力,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启动建设,都给我县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新机遇。从河北发展来看,践行“三严三实”,抓好“八破八立”思想大解放,为推动我县发展环境大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生态。从我县发展来看,地处京津冀核心区腹地,具有煤炭、土地等资源优势,园区平台加快建设,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条加速拓展,面对这些机遇和优势,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立足新的起点,以“三个精准”对接京津,主动作为、勇于担当,最大限度地挖掘发展潜力,最大限度地用足自身优势,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

存在的挑战。“十三五”时期,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经济危机逐渐转化为债务危机,全球性的两极分化加剧,发达国家实施工业4.0和再工业化战略,吸引高端制造不断回流,对我国经济形成高压效应,低端制造向中低收入国家转移,形成供给替代效应,我县的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国内劳动成本不断上升,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下降,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不断积累,产能过剩矛盾加剧,我县产业淘汰落后产能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创新能力不足,在增长动力转换中培育新的增长点任务艰巨。我县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面临较多问题。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造成地区生产总值总量较低,财政收支矛盾较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较慢,高端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结构亟需进一步优化。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上不够,龙头企业和大项目好项目较少,与京津协同对接需要进一步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等民生事业有待完善。

综合判断,我们必须抓住用好机遇,才能实现跨越赶超,大有作为;必须直面破解挑战,才能催生前进动力,驰而不息。以大思路实现大跨越,以大举措推动大发展,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把我县提升到新高度。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精神,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中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建设“产业高地、经济强县、文化名城、绿色家园”目标任务不动摇,以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打造“两区三基地”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为动力,牢固树立机遇、创新、担当、服务意识,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开创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必须坚持协同发展。协同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好县委、县政府《足球直播360,足球现场直播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战略部署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切实把京津冀协同发展贯穿到各个领域各项工作,实现在主动服务京津、对接京津中推进大城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推进创新驱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产业创新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在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在全县上下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洪流,加强我县与企业、高校、研发机构的战略合作,打造孵化基地,推动创新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孵化孕育新型产业,做优做强基地企业。

——必须加快转型升级。转型是经济建设的主攻方向。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引领,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为契机,深入实施经济强县战略,以结构深度调整振兴实体经济,推进传统产业转型跨越、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共同主导、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必须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和开放是获得持续强大动力的源泉。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突破重点领域改革,充分运用我县比较优势,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智并举,在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解决好各类深层次问题。

——必须发展绿色生态。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持绿色富县、绿色惠民,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强化“三条红线”,大力实施造林工程,避免急功近利。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经济、社会、政府转型,坚持生态优先,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建设绿色家园。

——必须强化法治保障。依法治县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人民当家作主根本保证。扎实推进法治大城建设,推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能力,加快建设法治社会,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必须切实改善民生。将富民强县作为加快科学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打造县域大景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着力发展民生、保障民生,建立惠及全民、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提升人民幸福获得感。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和谐发展。

——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党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党的建设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政治保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激发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树正气、讲团结、聚合力、促转型”的浓厚氛围。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有利条件和约束因素,按照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二三四”战略要求,建设“经济高效、空间集聚、城乡平衡、区域一体”的生态宜居大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个提前”翻番,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生态环境建设“两个优于”全市中等水平,京津冀微中心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高质量”完成,打造“两区三基地”(“互联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生态环境支撑区、高端制造业产业基地、科技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创业基地、协同发展核心区物流基地),全面建成“产业高地、经济强县、文化名城、绿色家园”。

——加快推动经济发展。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大城最大的主题、最大的政治、最紧迫的任务,紧抓园区、产业、项目、生态等关键环节,到2020年,实现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达到163亿元,年均增长7.9%。全部财政收入年均增长9.3%;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9%。力争在“十三五”期间,进入全市经济发展第二梯队,全面建成“经济强县”、京津冀地区重要微中心。

——全面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大力促进我县“转二提三优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兴产业成长壮大,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到“十三五”末,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5.8:41.5:42.7调整为9.5:45:45.5,实现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积极实施“工业污染防治、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控制、资源节约高效利用、自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五大工程。“十三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化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完成省市下达目标任务,二级及以上优良天数达到150天,大力执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重点区域水污染防治,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建成绿色家园。

——稳步促进改革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投资和贸易便利化,全面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深化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现交通、产业、生态、创新、公共服务等全方面宽领域多层次对接京津冀,积极承接京津地区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溢出。“十三五”期间,利用县域外资金年均增长10.2%以上,出口总额达14500万美元,年均增长5%。

——逐渐完善城乡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基本形成便捷通达的内外交通,打造与京津廊之间的“一小时经济圈”。完善通讯服务、水电供给、废污处理和防灾等系统,显著提升城市功能,建设“智慧大城”。促进城乡面貌发生根本改变,大力发展特色小镇。到“十三五”末,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5%以上,将我县打造成特色鲜明、生态宜居的“水城、绿城”。

——大力发展社会民生事业。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实现公共服务体系全覆盖。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高位发展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持续增加就业岗位,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法治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到“十三五”末,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年均分别增长8%和8.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企业养老保险综合覆盖率达到98%以上。

专栏1:大城县“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15年2020年目标指标属性
目标年均递增(%)
经 济 增 长与发展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11.61637.9预期性
2全部财政收入亿元10.5716.59.3预期性
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6.6710.39预期性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60.893.59预期性
5城镇化率%44.754.5预期性
6三产结构%:%:%15.8:41.5:42.79.5:45:45.5预期性
资源环境7PM10浓度均值微克每立方米156120约束性
8PM2.5浓度均值微克每立方米10690约束性
9COD排放量7789.27399.74约束性
10SO2排放量23812309.57约束性
11森林覆盖率%21%30%以上约束性
改善民生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76439008预期性
1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7180508.5预期性
14城镇登记失业率%2.52.5约束性
15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99.6100约束性
16企业养老保险综合覆盖率%7898约束性

注:

(1)预期性指标是指期望的发展目标。政府要通过适时调整宏观调控方向和力度,综合运用财政、产业、投资等政策,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努力争取实现。

(2)约束性指标是在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政府意志的指标,是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共利益领域对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

(3)地区生产总值:报告期绝对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规划期绝对指标按2015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格计算。

第三章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新型产业体系

围绕“一区多园”的发展思路,以发展理念创新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质量效益提升,积极推动第二产业转型发展、第三产业提升发展、第一产业优化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建设“产业高地”、“经济强县”。

一、加快推进四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强化倒逼机制,促进创新驱动,突出绿色发展,加快建设“互联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优化发展绝热节能材料产业。以“创新、绿色、低碳、节能、环保”为发展理念,以绝热节能材料产业园为载体,加快淘汰一批落后产能、落后技术工艺、落后生产设备的企业,重点改造华美、神州、华能中天等龙头企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实施品牌化战略,进一步创建全国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加快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强绝热节能材料行业信息化水平,建立“互联网+绝热节能材料”发展新模式。“十三五”末,建成国家级绝热节能材料检验站和中国北方最大绝热节能材料生产基地。

专栏2 绝热节能材料产业重点工程
玻璃棉:廊坊富达玻璃棉制品有限公司离心玻璃棉制品、廊坊紫光化工建材有限公司优质玻璃棉等项目。橡塑制品:河北神州保温建材集团橡塑制品等项目。岩棉:廊坊富尔达化工建材优质岩棉制品等项目。节能防腐保温材料:廊坊和德新型无机复配节能防腐保温材料等项目、河北高盛保温建材有限公司聚乙烯外套管及预制直埋聚氨酯管项目、河北博利美防腐保温有限公司聚乙烯外套管及预制直埋聚氨酯管项目。硅酸铝:廊坊佳昊保温建材公司硅酸铝项目。绝热节能材料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高速铁路路基辅件产品生产项目。

加快推进红木家具产业。以构建“京作古典家具之乡”为目标,依托红木文化产业园区,整合原料供应、设计定制、加工包装、展示销售、仓储物流、售后维保等产业环节,完善上下游产业链,以“互联网+红木”为发展理念,深入建设产业O2O电子商务平台,探索“设计+培训+生产”和“销售+服务+文化”等新模式。开展与京津地区技术、人才、项目的有效对接,提升我县红木产业的竞争力。大力实施红木文化新区规划,为产业发展提供居住、教育、医疗等配套公共服务,推进产城融合。

专栏3 红木家具产业重点工程
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红木专业委员会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大城分中心暨清华大学高档木材检测实验室建设项目。联信汇业红木仓储项目。

提升转型有色金属产业。以有色金属循环经济试点基地为载体,按照“园区化承接、集群化推进、循环型发展、大企业引领、大项目带动”的思路,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相关要求,建立有色金属产业准入制度,着力建设和引进一批单体规模大、设备科技含量高和具有先进生产水平的龙头企业,从资本、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增强对本地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以重组方式做强一批具有产业竞争力的大企业,淘汰一批设备简陋、技术落后、能耗高的中小企业。探索“互联网+”模式,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建设集中熔铸区,重点实施精深加工与再制造、综合配套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工程,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高端加工水平和科技含量。对园区的路网框架等进行改造升级,实施园区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培育产业发展良好环境。加强与周边文安县、静海县产业对接,形成区域性产业带。

专栏4 有色金属产业重点工程
廊坊中包首发包装有限公司年产26亿只易拉罐、5亿只奶粉罐等项目。廊坊首铝公司熔铸区项目。廊坊首跃公司综合铝型材项目。大城百润铝业公司铝型材项目。廊坊泛达管件有限公司管件生产项目。河北融龙有色金属有限公司铝粒、铝线项目。

稳步推动新能源车产业。按照“强化优势、攻克劣势、弥补缺失”的思路,以新能源车产业园为平台,以节能、环保、安全为发展方向,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将电动三轮车作为产业的发展重点;引进全国知名品牌的电动三轮车整车企业入园,促进三迪电动车、东三星蓄电池等本地重点企业发展壮大,形成园区产业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培育产业共性技术的创新机制,调优结构、提升品质、塑造品牌、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整车产销量;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园区物流园、污水处理厂及“四横四纵”的道路建设,优化产业发展的软硬环境,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以“互联网+新能源车”为发展理念,加快营销方式的转变,鼓励企业线上线下齐营销,不断拓宽市场空间。引导电动三轮车产业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以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制造为突破口,与京津冀共同搭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到“十三五”末,电动三轮车产品互联网销售额占产业年销售额的50%,电动三轮车的总产量达到200万辆以上,园区内全国知名品牌达到5到10家,园区成为北方最大的电动三轮车基地;通过各种方式引进电动汽车整车生产企业3-5家,年产量达到2万辆。

专栏5新能源车产业重点工程
廊坊三迪电动车有限公司电动三轮车项目。河北宝岛特种电动车公司特种电动车项目。廊坊宝忠链轮有限公司电动车方向柱项目。河北强盛公司电动车项目。廊坊东三星公司蓄电池项目。

二、壮大发展三大新兴产业

重点发展高端制造、气雾剂、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形成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着力发展高端制造业。以现代制造业产业园为依托,以转型升级、创新驱动为发展理念,积极引进配套项目及关联企业,切实增强产业素质,重点推进汽车部件制造、食品机械制造等高端制造业集聚发展,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探索“京津研发、转化+大城制造”、“京津研发+大城孵化转化产业化”等合作模式,打造高端制造业产业基地。到2020年,实现园区高端制造业项目超过50家,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个以上。

专栏6高端制造产业重点工程
廊坊沐泽机械制造公司精密机械部件项目。廊坊轩鹏实业有限公司汽车部件加工项目。北京银谷机电公司电饼及隔热膜项目。

快速发展气雾剂产业。以“绿色高端、集约集聚、畅通物流、功能完备”为发展理念,依托气雾剂产业园区,采取PPP模式,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园区基础设施“九通一平”,将园区打造成中国最大的国际高端气雾剂研发、生产、贸易专业园区。扶植发展大城强盛集团等龙头企业,积极开展与云南白药、三九集团、中化集团、中粮集团等大型企业对接,形成产业集聚和规模化优势,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本土企业和自主品牌,做优做强气雾剂产业。重点建设世界级气雾剂研究院、国家级气雾剂实验室、国家级气雾剂检验检疫中心、气雾剂及气雾剂配套产品交易中心、气雾剂品牌生产示范基地。到2020年,入园企业达到30家,园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不低于100亿元。

专栏7气雾剂产业重点工程
杀虫气雾剂:强盛精细化工年产5亿支杀虫气雾剂、乐万家年产3亿支杀虫气雾剂、廊坊奥姿日化年产4亿支杀虫气雾剂等项目。气雾剂罐:大信容器年产5亿支气雾罐、中包首发公司年产20亿支气雾罐、大城美多制罐2亿支气雾罐等项目。自喷漆:河北漆彩虹年产2亿支自喷漆、三和精细化工年产1亿支自喷漆、奥昆化工年产3亿支自喷漆等项目。汽车美容、护理气雾剂:廊坊保利汽车美容年产1亿支汽车美容气雾剂、大城富彩公司年产3.5亿支汽车美容气雾剂、深圳车仆年产5亿支汽车护理气雾剂等项目。化妆品气雾剂:中山市天图精细化工化妆品气雾剂等项目。气雾阀:美捷时年产50亿支气雾阀、廊坊联昌年产60亿支气雾阀等项目。日化气雾剂:廊坊起威日化年产2亿支日化气雾剂、大城正点日化年产2.5亿支日化气雾剂等项目。与欧洲气雾剂研发中心——英国索尔福德大学合作,成立世界级气雾剂研究院。与中国包装研究所合作,成立国家级气雾剂实验室。投资5亿元,完成园区五横两纵主路网、电网、水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九通一平”。

推进提升新能源产业。立足我县丰富的秸秆、林业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重点扶持琦泉集团等企业,加强配套服务建设,促进产业市场化进程;以创新、绿色、节约为发展理念,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生产与供应产业,加强管道管网标准化建设,重点推进重庆神州能源LNG气站设施建设等项目,满足我县对LNG、煤层气、煤制气等清洁能源输送需求。

专栏8新能源产业重点工程
山东琦泉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投资6亿元2?30MW生物质发电项目。廊坊硕日公司太阳能光伏发电站项目。重庆神州公司LNG气站设施建设项目。

三、全方位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

以服务信息化、业态新型化、产业融合化、发展集聚化为发展理念,积极引进新业态,拓展新领域,弥补短板,培育新增长点,为促进我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强大动力和有力支撑,推动我县服务业向“更快、更高、更大”的方向发展。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以“发展提速、比重提高”为目标,加快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低端业态向高端业态转变。商贸服务业。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村电商为抓手,建立高效畅通、协调配套的商贸服务体系。合理布局新型商业业态,着力建设现代化的新城区商务中心,改造繁荣老城商业中心,新风路诚信商贸中心,物资局步行街商贸中心,形成新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在“十三五”期间,商贸流通企业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建立一套与商贸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高效畅通、协调配套、绿色环保的现代化商贸流通服务体系。餐饮业。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引导餐饮企业提高服务水平。合理规划布局餐饮业网点,发展连锁型餐饮企业。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房地产业。以优质教育资源带动为第一主线,以城乡生态、文化景观建设推动为第二主线,结合旧城改造,注重环境条件、配套设施、生活质量、后期服务的高优品质,加快推动房地产业由“数量规模扩充”向“丰富产品内涵”转变,增加有效供给、改善住宅质量、提升人居环境,实现我县房地产业由偏急无序开发建设到稳步健康发展的转变。

积极推进现代物流业。依托重点工业园区和县域高速公路出入口,发挥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加快现代物流软硬件建设,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培育大型现代物流骨干企业,建设大型专业物流市场。努力构筑专业化、信息化、规模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积极打造协同发展核心区物流基地。

加强建设现代旅游业。培育旅游市场,壮大旅游产业,开发旅游商品,整合乡间历史遗存旅游资源,推进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推动“一河一路”旅游发展战略。以子牙河为“一河”,结合廊南森林湿地和美丽乡村建设,沿子牙河堤修建子牙河百里绿廊骑行景观大道,将子牙河两岸1—2公里范围内打造成融林业观光、人文景观、骑行休闲、水上游玩、设施农业等为一体的旅游休闲经济带;以津保路大城高速口—叶庄子桥为“一路”,以我县红木文化产业为基础,打造红木文化和大城特色商品旅游经济片区,在红木城建设大城县旅游服务中心,创建“大城红木文化旅游”特色品牌和3A级红木文化旅游景区。促进农业生态游。充分利用区域生态资源优势,搭建“农家乐”、“养生谷”旅游疗养产品服务平台,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和休闲旅游,培育开发中耕农禾农业创意园、文达公十果园、丰源开心农庄、葫芦大观园、惠农金丝小枣采摘园、宏大生态园、十里湾生态园等乡村旅游项目,打造以金丝小枣、工艺葫芦为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品牌。发展历史文化游。挖掘张学良、孙毅等名人文化资源,推进名人文化旅游;开发人文古迹资源,重点建设燕南长城等有地方代表性的文化古迹游景点。创建省级“优秀文化旅游城市”,形成“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局面,推进“文化名城”建设。

大力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经济发展,金融先行,要把金融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突破口。要以深化金融改革、推动金融创新为动力,以扩大金融开放、加大金融招商引资为重点,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积极推进金融生态建设,促进金融业快速发展,使金融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金融品种不断丰富,服务水平不断增强,逐步形成银行、保险、小额贷款、融资担保等县域多层次、竞争性金融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实施优惠政策,完善政策扶持体系,鼓励新设和引进京津冀地区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开展融资租赁、资产管理等新型金融业态。积极推进和支持金融创新,围绕服务科技创新、实体经济、贸易、“三农”等重点领域,拓展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结算等服务功能。积极发展绿色信贷,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结合我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不断提升对节能环保、循环经济、防治大气污染等领域的金融服务,加大对相关领域技术改造等方面的信贷支持,引导和推动县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到2020年,力争各项存款余额达到3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率达10%;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率8%以上。

培育壮大电子商务产业。围绕古典家具、绝热节能材料等县域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以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为载体,以实现网上销售为抓手,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壮大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引进技术先进、商业模式新、规模大、资源整合力强、辐射范围广的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支持具备应用电子商务条件的企业,以自建、合作开发等形式,搭建产业电子商务平台,推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市场开放,提升全行业竞争力。加快农村基层电商渠道建设。实现全县农村电子商务网点全覆盖。支持阿里巴巴在我县的电子商务运营项目。引导农民应用电子商务手段,拓展农产品网上销售渠道,促进产销对接,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对接电商平台,发展以销定产模式,促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现代化。

专栏9现代服务业重点工程
现代物流业:大城县永发物流有限公司永发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商贸中心:鑫达?新天地商业广场、成?城商业广场项目。房地产业:府东新区、红木新城、大城?国际、建驰帝景花园等项目。

四、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

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的总要求,坚持“全县一盘棋”,确立主导产品,错位发展,规划区域布局,力求做到“一村一品”或“一乡一业”。引导农业生产从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发展高效、优质、生态、品牌农业。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农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规范引导土地流转,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公司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行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农民合作社、农户“五位一体”经营模式。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构建组织服务、农资服务、农产品购销、农业合作金融、农业合作保险、农业科技、农村产权等综合服务体系。农业种植产业化。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精品农业,实现功能多元化、结构高效化、技术高新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生产力。农业生产工业化。广泛采用工业生产成果,从根本上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一体化经营和发展。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大户,建立相应的服务组织,提高与其发展高度一致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农业加工工厂化。将现代生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环境控制技术和现代材料技术运用在农业加工上,运用成套设施和综合技术,提升设施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全天候、反季节的企业化规模生产。农业营销体系化。按照扩大规模、完善功能、提高档次的要求,大力培育农产品市场体系,努力构建农户、基地、市场联结紧密的生产、加工流通链条,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培育以电子商务为主要手段的新型流通业态,实现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农业产品标准化。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大力实施农业食品安全工程,科学制定品种标准、生产标准、产品标准、安全标准。加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申报力度,以宋贾村、盖益庄等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村和后李各庄村惠农小枣基地为重点,积极鼓励相关企业做好蔬菜、小枣等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农业园区规范化。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因地因时制宜,探索推进农业示范区建设,将示范区打造成为集农业科研、农业产品销售、农业技术传播和区域品牌建设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

在“十三五”期间,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5%;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的农户占到全县农户总数的5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来自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比例达到50%以上。

推动农业多元化发展。引导粮油产业特色化发展。以优质小麦、玉米、大豆等多种精品粮油作物为特色,开展良种推广工程和农业机械化工程。“十三五”期间,农业先进技术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5万亩以上。促进蔬菜产业规模化发展。以设施蔬菜生产为主,帮扶专业合作社等涉农组织。“十三五”末,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万亩,全县蔬菜播种面积达到7.5万亩。推动林果产业规范化发展。以梨、枣、苹果、葡萄种植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档应时鲜果生产。“十三五”末,绿色果树种植面积占比达到80%以上。加强畜牧产业生态化发展。依托畜禽生产基地建设,促进种植业、养殖业、农畜产品加工业、沼气等有机结合。“十三五”末,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占比达到80%以上。

专栏10农业发展重点工程
农业产业化重点工程:大城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实现全县394个村电子商务全覆盖。大城县美萨佳士达食品有限公司、廊坊正张食用油有限公司2家省级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市级成长型龙头企业河北华廊酿酒有限公司、大城县邢家粮油石磨坊列入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正张”、“曼士卡”等省级名牌全部进入国家级名牌行列。高标准建成公开、公正、规范运行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新增登记注册农民合作社500个,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到1300个。北京“六必居”酱菜深加工项目。万亩玫瑰园项目和都市型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农业产业发展重点工程:以南赵扶镇盖益庄村、臧屯乡宋贾村、大尚屯镇宫村等村街为重点的设施蔬菜种植产业基地。以南赵扶镇东辛庄、姚马渡、商庄子为中心的食用菌种植产业基地。以大尚屯镇西青州村为中心的高标准日韩梨产业基地。以大尚屯镇宫村南为中心的优质无公害雪花梨生产基地。以权村镇后李各庄为中心的无公害金丝小枣生产基地。以旺村镇祖寺村、流标村,大尚屯镇尹各庄村等村街为中心的奶牛养殖产业基地。以广安镇李王只堡、东牛村,旺村镇祖寺村为中心的生猪养殖产业基地。以臧屯乡白贾村,大尚屯镇阜尹、北席阜和臧屯乡西迷堤等村街为中心的家禽养殖产业基地。以留各庄镇前北曹村为中心的万亩苗圃基地。

五、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以“开发集约、专业集群、功能提升、协同联动”为发展理念,围绕“产业高地”、“一区多园”的发展思路,构建“一核三带四区多点”的产业空间布局。

“一核”是以县中心城区为我县的经济发展核心区。“三带”是指县域内的S272、S381两条省道和京沪高速连接线,打造成经济发展带、生态建设重点带。“四区”是指东、西、南、北四大产业组团,分别以津保路为主轴,以红木文化产业园区为支撑,跨越平舒、南赵扶等乡镇,打造东部红木文化产业发展核心区;以大城工业园区、气雾剂产业园区为支撑,跨越大尚屯、广安等乡镇,构建西部气雾剂和新能源车产业集聚区;以京沪高速连接线为主轴,以绝热节能材料产业园、金地工业聚集区为中心,跨越留各庄、权村等乡镇,发展南部绝热节能材料产业集聚区;以廊沧高速龙街连接线为主轴线,以现代制造业工业园为中心,跨越旺村等乡镇,建设北部制造业和有色金属深加工集聚区。“多点”是指北魏乡和臧屯乡的生态与高效农业区;广安镇的现代宜居观光型产业园区;里坦镇的设施果蔬种植高科技示范园;平舒镇的生态观光旅游示范区;大尚屯镇的高效农业示范区、新能源车产业集聚区、气雾剂产业生产基地。

第四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创新创业生态

把创新摆在全县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实施“一十百千万”科技创新工程为重点,在发展中谋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积极打造科技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创业基地。

一、高效集聚创新资源

积极推动重点领域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集聚创新资源,加大创新投入,聚焦绝热节能材料、有色金属加工、气雾剂、新能源车、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着力在高新技术孵化和产业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壮大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提升县域特色经济。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增长6%以上。在“十三五”末,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以上。

围绕我县产业振兴和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联系京津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引进用好域外人才智力到我县创新创业;健全跨区域人才流动机制,创新多元化的引才聚才方式,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干得好、有发展,营造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爱护人才、支持人才的良好环境;强化人才投入优先保障,创新人才工作方式方法,提高人才服务水平;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做好本县人才回引工作。

二、完善创新服务体系

提升创新公共服务水平。整合县域内外科技和中介服务资源,加强县生产力促进中心软硬件建设,建设集产权交易、科技金融、设备共享为一体的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提供体系化的科技咨询、创新孵化、创业辅导、产权代理等服务。畅通创新成果转化渠道。鼓励和支持县域内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重点打造河北省绝热节能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承接京津冀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我县建设高标准的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平台。加强科技金融支持。大力推行政策性担保贷款,积极开展多层次债权融资服务,扶持创新型企业。以政府引导基金为重点,促进企业股权融资服务,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募集社会资本和获得各类风险投资。

三、培育创新创业环境

遵循“围绕主导产业链配置创新链,完善服务链,优化资金链”的理念,聚焦我县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鼓励和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创新创业服务质量。结合我县实际,建立创客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机构的运营机制,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文化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积极贯彻落实我省科技小巨人建设、苗圃、雏鹰等重大工程,借助京津优质资源,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新模式,创建“育成中心—孵化器—加速器—生产基地”等多种创业平台,完善创新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和政策支撑体系,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裂变式增长。到“十三五”末,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60家以上。加强政府财政作用。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通过阶段参股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支持我县创业投资机构发展。采取积极措施,对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机构的房租、宽带费用、公共软件和开发工具等给予适当补贴引导。发展创新创业文化。积极支持我县传统及新型孵化器举办各种类型创业培训活动。健全创业辅导机制,鼓励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支持产业园区、科技管理部门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形成市场对接资源的公开遴选机制。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在全社会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文化氛围。

四、构建创新创业平台

校地科技合作交流平台。引进外脑,集聚资源,加强政府、园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联系,发挥高校在人才智力与创新技术方面的引领优势,建成具有人才交流、协同创新、实验实训、教育培训、创业孵化、人才智力储备等功能的新型校地合作平台。网上技术市场交易平台。以“互联网+科技市场”为发展理念,建立集“展示+交流+交易”三重功能为一体的网上技术市场交易平台,为科技成果、专利技术以及高新技术企业提供项目展示、交流和咨询策划等业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出经济价值。创新企业承载平台。按照“一区多园”发展思路,以创新驱动为目标,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推动我县工业园区和产业园区向科技创新型园区转型,将园区建设成为创新企业承载平台。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借助京津优质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采取政府投资、企业独资、政企合办等多种形式,搭建廊坊南部科技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创业平台。重点建设正东大城众创空间及孵化基地项目,加快育化孵化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营造科技企业创业成长的良好环境。

第五章积极打造京津冀重要微中心,全面融入协同发展

立足我县的区位、交通、产业及资源优势,以建设京津廊大(城)“一小时经济圈”为统领,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加速期,对接京津、借势京津、融入京津,与京津实现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协同发展,在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大重点领域率先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产业配套、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互动双赢的发展新格局,将我县打造成为京津冀重要微中心。

一、推动交通一体化发展

以“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一体、管理协同”为发展思路,以构建大交通、打通微循环为重点,大力发展网格状、大容量、低成本的交通网络体系。畅通与京津冀区域的交通路网。率先打通我县与静海、河间等周边县市的“断头路”和“瓶颈路”,启动并完成津石高速大城段工程与105国道大城段工程,全力实施津保南线绕城及升级改造工程,力争曲港高速过境大城,进一步实现大城路网与京津冀路网的全方位、无缝隙、同等级对接。促进交通一体化管理。以交通网络系统硬件设施完备化为基础,积极推动我县与京津及周边地区在交通服务、交通管理等软件设施的衔接。促进连通京津及周边地区的运输服务体系建设,推行长途客运联网售票及运输服务智能一体化。

二、精准搭建产业承接平台

精准确定我县的功能分区,积极参与京津冀区域生产力布局调整和产业链重构,强化与京津分工协作。精准打造发展平台和载体,建设集中承载载体,发展一批分散承接地,搭建产业合作新平台。精准承接京津地区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以我县中心城区为核心,吸引教育、医疗、文化、旅游、休闲等非首都功能转移,将城区建设成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规模适度、职住合一、专业化发展的特色承载地和高水平的专业服务功能聚集区;以我县省级产业园区为重点,创新园区合作模式,积极引进京津地区的新能源车、气雾剂用品、高端装备制造等项目,深化同京津冀地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将园区打造成为京津冀产业合作发展的有效载体,形成与京津互为补充、互为支撑的新型产业集群。

三、促进生态共建共享

以休闲与自然相结合、生态与效益相结合为发展原则,以京南森林、湿地生态走廊项目建设为中心,协同京津构建平原生态廊道骨架和湿地板块,满足京津周边区域生态发展需求,积极打造生态环境支撑区。重点建设子牙河及县管主干渠绿化带,打造高标准景观绿化工程,建设子牙河百里绿廊休闲景观大道。建立集休闲、旅游、文化为一体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进一步扩大生态空间,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和水平,努力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

四、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

充分利用京津创新资源,采取一区多园、总部+孵化基地、整体托管、创新链合作等模式,与京津共建一批科技园区和创新服务平台,共建一批区域性技术交易市场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配合开展石家庄、保定、廊坊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积极参与京南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区建设。

五、实现公共服务一体化

借助京津地区优质教育资源丰富、教育管理模式先进、人才汇聚集中等众多优势,完善我县与京津两市的教育合作共建机制,推动京津地区职业院校、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来我县设立分校、联合办学。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对接京津联动协作,邀请京津地区三甲医院专家教授来我县讲课坐诊,对口支援,开办名科、医疗中心、康复中心。推动京津地区养老、康复功能向我县转移,实现医疗卫生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远程医疗诊断和药品电子追随服务。与京津联合开发文化资源,引进京津艺术院校、文化公司、知名艺人参与我县文化事业发展,加快区域文化设施共建共享,共同举办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共创文化品牌。

第六章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立足河北“三区一基地”的功能定位,坚持共享发展,推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构建生态安全、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经济发展的城乡体系。

一、推动县域空间合理布局

以“拓展投资渠道、完善城镇服务功能、保护城乡自然生态资源”为发展思路,构建“一城两区、一主轴两副轴”的城乡空间布局,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县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专栏11县域空间分布结构情况
“一城”:县中心城区;“两区”:南赵扶镇、旺村镇、大尚屯镇、现代制造业工业园组成的北部经济区,留各庄镇、权村镇、广安镇和里坦镇组成的南部经济区;“一主轴”:依托廊泊公路,南北向联系旺村镇、中心城区、留各庄镇、权村镇的空间发展主轴;“两副轴”:依托津保公路,东西向联系大尚屯镇、中心城区、南赵扶镇的空间发展副轴,依托采留公路,南北向联系大尚屯镇、留各庄镇、权村镇的空间发展副轴。

?

??????? 二、促进中心城区跨越发展

完善城区空间布局。构建“一心双轴四片多组团”的城区空间布局。到2020年,中心城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6.8平方公里,人口规模为16万人左右。

专栏12城区空间布局
“一心”:中心城区综合服务中心,位于安庆屯渠和白马河交汇处;“双轴”:津保路东西向人文景观轴和廊泊路南北向生态景观轴;“四片”:以安庆屯渠和白马河为界,将中心城区划分为西南老城传统生活片区、西北新城综合片区、东北新型生活片区、东南红木文化片区;“多组团”:包括居住、公共服务和产业组团等若干组团。

?

增强城区综合功能。强化冀东地区生态宜居城市发展定位,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与红木产业城的产业联系,推动人力资源协同、产业业态协同,促进功能混合和产城融合,最终形成“产城一体”的格局。创新城区治理方式,加强城区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区人口文明素质,尊重城区居民对城区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企业和城区居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区建设、管理,真正实现城区共治共管、共建共享。提升城区生产生活服务职能和公共服务设施功能,形成“四横六纵”的主干路网结构,提高城区道路通行能力,增强城区对外交通设施作用;健全城区雨污分流系统,深入实施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充分发挥城区污水处理功能;实现城区统一供暖;打造“一环三横三纵”的天然气管道管网。通过完善城区功能,发挥城区极化效应,增强城区辐射带动能力。

?

改善城区整体面貌。建设五个城市特色风貌区。加快棚户区和危房改造,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以和平公园为绿化核心,以沿路带状绿地为联系纽带的城区绿地布局,同时结合水系渠道综合治理,通过“水系网络—绿化网络—绿色斑块—城市公园—核心景观”的体系构架,形成中心城区生态与景观系统。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城区绿地率达到30%以上,建成具有城市特色的生态绿地系统,

专栏13中心城区规划布局
“四横六纵”:“四横”为东西向的北外环、正大街、津保路、南外环,主要沟通规划区与市区以及未来大城东拓的区域联系;“六纵”为西外环、西河路、新风北(南)路、廊泊路、东外环路和新开路,其中廊泊路作为城市主干路将承担廊坊市区与泊头的主要交通联系。五个城市特色风貌区:旧城文化风貌区、商业商务核心风貌区、居住新区风貌区、生态居住风貌区、产业发展风貌区。

三、加快小型特色城镇发展

以“中心城区—建制镇(特色镇)—中心村(美丽乡村社区)”三级结构为发展思路,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带动农村人口战略转移,走以城带乡、产城结合、协调发展之路。完善城镇规划,重点打造留权地区县域副中心,加快留各庄镇国家级重点镇和旺村镇省级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大尚屯镇、广安镇、北魏乡三个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工程,实现乡镇总体规划全覆盖,培育一批经济发达、特色鲜明的小型城镇,增强对人口、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吸纳力、承载力。

专栏14特色小镇建设
留各庄镇:以绝热节能材料为支柱产业,物流业配合发展,配套相应商业服务业的工贸型小城镇。南赵扶镇:以古典家具、文化产业为支柱产业,配套相应商业服务业的商贸型小城镇。旺村镇:以有色金属加工为支柱产业,配套相应商业服务业的工贸型小城镇。大尚屯镇:以高效农业、新能源车、气雾剂为支柱产业,配套相应商业服务业的工贸型小城镇。北魏乡、臧屯乡建设农贸型小城镇;广安镇、权村镇建设工贸型小城镇;广安镇建设商贸型小城镇。

四、推进美丽乡村快速建设

以“四化四美”为新标准,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农村农民农业现代化的综合抓手,完善乡村规划,努力构建“一河两路五区”美丽乡村建设总体格局,做到“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到2020年,基本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

加强改进镇村面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引导分散村庄适当合并,大力开展“六改六建”,实施十二个专项行动,推动农村人口相对集中居住、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完善公共服务,切实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促进农村面貌明显改观。推动富民强村工程。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挖掘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潜力,推进农村新型家庭手工业发展。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完善组织领导、专项考核等新机制,以深化农村土地体制改革为重点,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专栏15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一河两路五区”美丽乡村建设总体格局:一河,即子牙河沿岸44个村街的美丽乡村建设。两路,即沿津保南路两侧27个村街和廊泊路两侧49个村街的美丽乡村建设。五区,即以王文片区和流标片区为核心的旺村示范区,以中国红木城和南赵扶红木产销基地为核心的南赵扶示范区,以马策片和十王堂、野固献等村街为核心的臧屯示范区,以东留各庄、西留各庄、王权村、杜权村等村街为核心的留权示范区,以工业园区及宫村、张街等村街为核心的大尚屯示范区。镇村面貌改进工程:“四化四美”,即推进城乡等值化、做到环境美,推进农业现代化、做到产业美,推进社会治理和谐化、做到精神美,推进生产生活绿色化、做到生态美。“六改六建”,即改房、改水、改路、改厕、改绿、改厨和建环卫体系、建污水设施、建富民产业、建电商平台、建文明乡风、建基层组织。“十二个专项行动”,即民居改造专项行动、安全饮水专项行动、街道硬化专项行动、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专项行动、村庄绿化专项行动、清洁能源利用专项行动、“三清一拆”和垃圾治理专项行动、污水治理专项行动、特色富民产业专项行动、电商服务网点建设专项行动、乡村文化建设专项行动、基层组织建设专项行动;到2020年,全县394个村全部达到美丽宜居乡村标准。

五、完善城乡统筹基础设施

交通。形成“十字型为主,井字型为辅”的城乡路网格局,促进公路网格化发展。到2020年,实现村村通柏油路或水泥路,每个村对外出口不少于2个,完成陈大线大城段改造等工程。电力。优化电网结构,满足全县社会及居民生活对用电的需求,厉行节约用电,建立高效、安全、经济的供电系统。“十三五”期间,全县用电量年平均增长率达到6%,基本形成220千伏、110千伏环网供电结构。水利。着力解决防洪、防涝、饮水、生态等焦点问题,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启动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灌溉、河塘整治、抗旱应急水源、农村危桥改造、农村饮水安全等工程,改善生活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到2020年,国家确定的子牙河、子牙新河、黑龙港河等重点河流得到治理,防洪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县农村供水全部实现水厂集中供水。

专栏16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 “十字型”:是由廊沧高速、津石高速组成的“一横一纵”高速路网。“井字型”:是由“四横四纵”的八条国省干道构成,四横包括廊沧高速龙街连接线、津保公路、大石线和京沪高速连接线,四纵包括采留公路、司于线、廊泊公路和105国道。重要交通项目:津保南线绕城及升级改造工程、司于(津保南线-大石线)线改建等项目。乡镇工程:乡级公路林东(杏林-东辛庄)线建设项目。电力:建设一座500千伏变电站作为主电源点;新建220千伏变电站2座(在建1座);110千伏变电站4座(在建1座)。水利:农村饮水安全:南水北调地表水厂水源切换工程。防洪除涝:小李庄闸重建工程;文安洼蓄滞洪区安全建设;贾口洼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堤防险工建设;高村基工程建设。撤退路:张庄子撤退路、王纪庄撤退路等工程建设。桥梁:李五台桥、宋纪庄桥等工程建设。子牙灌区水利工程改造工程建设:干支渠沟疏浚开挖及衬砌防渗工程、干支渠沟建筑物改造及配套。

六、积极开展智慧大城建设

以“智慧大城”为统领,推动信息化与城镇建设深度融合,促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公共服务便捷化、基础设施智能化。重点建设4G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实现宽带网络提速降费和无线局域网络(WiFi)免费全覆盖,促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实现光纤到楼入户进村。全面强化先进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等信息技术在工业发展、旅游服务、公共服务及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我县信息化高速、协调、安全发展。重点开展与腾讯大燕网合作的“互联网+大城”项目,依托“大美大城”、“大城先锋”等微信平台,重点实现“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政务”、“互联网+民生”三大目标,将我县打造成全国“互联网+县城”建设的标杆。

专栏17“智慧大城”建设
联通公司:优化38个通信综合接入点网络结构,用户接入带宽可达到1G,建设覆盖全县的4G网络,下载速率达到150M/s。电信公司:建设1个光纤通信基础设施通信枢纽、通信光缆线路1400公里、长途光缆线路200公里、本地网中继光缆线路700公里、接入网光纤线路500公里、无线蜂窝移动通信设施移动电话基站96个。移动公司:新建及共享LTE基站400个,实现4G网络全覆盖;室内分布工程约20个,地点主要涉及居民楼、工厂等;新建传输汇聚机房约10个,全部位于乡镇农村;传输线缆铺设约200公里;新建微型基站50个。

第七章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一、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将改革作为提升开放水平的重大动力,围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体制机制,为我县经济社会增添新的发展动力。

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强化政府效能,减少审批事项,明确责任边界。加强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提高网上审批服务效率,全面推进网上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三证合一”,简化办理流程,缩短办理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实现一窗受理、联动审批、限时办结,全面落实“一照一码”登记模式。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形成全过程绩效预算管理新机制。规范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和政府性债务管理。全面实行“营改增”改革。强化资金监管,加大预决算信息公开力度。探索地方投融资改革。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行为,落实各类企业投资自主权。积极采取PPP等方式拓宽基础设施融资渠道和创新资金投入方式,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产业发展调控机制。积极总结和借鉴先进地区经验,运用价格手段倒逼淘汰落后产业产能,按照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制定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差别性电价、水价和惩罚性价格政策,促进产业调优升级。

二、全方位提升“引进来”质量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充分利用园区、展会等各种平台,采用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小团组招商等多种招商方式,力争足球直播360,足球现场直播的国内外大企业落户我县;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吸引外资投向我县重点发展的产业和领域,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合作。围绕我县重要发展目标,做到主动作为,采取灵活方针,出台优惠政策,搭建发展平台,有计划地优先引进一批国内国外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紧缺人才资源。以园区为平台,支持我县企业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生产工艺,鼓励国外公司设立技术研发中心,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按照“大项目—产业链—项目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以重大产业项目为突破口,着力引进一批投资额大、带动力强、支撑性好的国内外大项目,以大项目支撑大产业,以大产业促进大发展,同时做到抓大不放小,在实施大项目带动的同时,持续引进关联度强、附加值高的中小项目,实现产业配套化和集群化发展。在实现我县与国外国内两个市场的要素更高效地交换和交流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发挥利用国内外优秀的管理理念在推动我县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高水平加大“走出去”力度

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提升出口商品质量,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产品出口,加大对进出口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强力推动绝热节能材料、五金磨具等生产型出口企业做优做强。鼓励外驻企业内凝核心价值、外塑良好形象,与驻在地区加强文化交流与融合、进行文化适应与创新,加强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企业文化。推进基于“互联网+”模式的服务贸易,完善跨境电商产业链条。借助贸易洽谈会、商品交易会等系列展会,组织主导和优势产业参加展示,突出特色,塑造品牌,提高我县整体知名度。

四、不断优化投资环境

树立创新意识,高点定位,完善利用外资管理机制,创新外商投资管理方式,简化审批程序,推进外商投资便利化,规范招商引资行为,依法保护外商正当权益,为“引进来”营造公平、开放的投资环境。全面实行“负面清单”制度,加强对走出去的宏观指导和服务,提供对外投资精准信息,简化对外投资审批程序,为我县企业“走出去”创造条件。在充分利用外资的同时,加强县际间的经济合作,做好对口支援工作,培育公平、开放的内外部投资环境。

第八章推进文化发展,打造文化名城

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的工作导向,努力把大城建设成为文化特色鲜明、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兴旺、文化惠民充分、文化人才辈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人文精神与城市品位相得益彰,全国知名、省内著名,古今交融、形神兼备的“文化名城”。

一、加强先进思想文化引领作用

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提高精神文明水准。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注重通过法律和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开展文明个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等基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树立文化兴县意识。弘扬大城人文精神,塑造大城风貌,创建以书法、绘画、摄影、雕刻为主的文化体系,振兴传统工艺。广泛开展大城特色文化宣传和交流。

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组织管理

健全领导和工作机制。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强化投入保障机制。将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人均文化事业费用(按常住人口计算)高于本省平均水平。建立社会参与机制。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措施,推动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公益性文化活动的发展,引导扶持各类文化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构建良性互动机制。深化政府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之间的良性互动,建立政府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专家咨询制度、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运营的公众参与制度。实施绩效评估考核。建立政府、文化和财政部门、公共文化机构的文化项目工作考核机制。实行文化工作目标责任管理制,将服务农村、服务基层情况和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三、繁荣城乡文化事业

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以特色文化资源为主题,推行基础文化设施全覆盖工程,逐步健全县、乡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以“互联网+文化”为发展思路,建立县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街文化大院共建共享新机制,整合各类公共文化信息等数字资源,打造综合统一的公共文化数字平台,集中提供图书报刊、展览展示、文艺培训、影视讯息、演出信息等数字服务,形成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丰富基层文化活动内涵。明确各乡镇综合文化站职能,根据地域特色组织文化活动。开展农村文化骨干培训工作,提升基层文化活动品位。资助农村业余文艺表演团体,扶持“文新诗社”等农民文化社团,打造基层文化交流平台。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围绕我县历史人物、文化人物以及文物古迹,加强文化艺术研究。以名人命名城区街道、广场和游园,提高文化认同,做好燕赵长城、龙冢古墓、郭底宋墓群等重要历史遗迹的保护利用,加强“东臧庄音乐会”等省级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展示。推进文博事业精准发展。结合我县历史文化,精准开发特色博物馆、名人馆所。制定文博事业专项规划,建立并完善文博信息化体系。

四、振兴特色文化产业

倾力打造红木文化品牌。推进红木文化与书画、古玩、茗茶、珠宝有机融合,做强红木文化名片,加强面对京津的文化宣传与推广,重点打造“中国大城?京作之都”的红木文化品牌。开发推广特色本土产品。推进“中国京作红木工艺扇”、“工艺葫芦”、“薛家窝头”等特色本土文化产品的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充分发挥红木扇子艺术委员会和葫芦文化艺术委员会等文化协会的作用,积极开展宣传推介工作,提高本土文化产品市场影响力。

五、培育优秀文化人才

进一步加强乡、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定期开展集中培训。整理各类专业和业余文艺专家、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和各类文艺团队、行业协会的相关信息,做好扶持培养和规范管理。鼓励开办民间书法、美术、雕刻讲堂,邀请文化名人定期授课,全面提升我县文化人才队伍水平。

专栏18文化发展重点工程
“两馆”建设工程:完善县图书馆、文化馆建设。“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大院,建成集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展览馆、影剧院于一体的综合农民艺术中心;继续开展“中国梦”系列文化活动、“绿色家园?美丽大城”百姓文艺巡演活动,丰富基层文化活动内涵。“公共文化亮点村”工程:每年打造20个公共文化亮点村。“电影下乡”工程:组织电影放映队在全县放映爱国、农业科技、养殖技术等题材的影片。红木文化产业园区博览园、拍卖行建设工程。“中国?廊坊扇子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工程。完善建设大城县书画艺术馆。建设大城籍书画家作品陈列馆。建设大城书画大型展览馆

第九章加快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全面高质量建成小康社会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完善学前教育体制,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到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全县幼儿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100%。高位发展义务教育。全面提高小学、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备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到2020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普及发展高中教育。普通高中集中到县城,鼓励高中学校发挥传统优势,创建特色学校,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要。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到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1%。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现代职业教育为中心,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广“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实施“学历证书+资格证书”的“两证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将职教中心建成省级重点职业学校。支持发展特殊教育。不断巩固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加快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大力推进残疾人职业教育,重视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充分发挥县特教学校作用,开展特教教师培训,提高特教师资水平。实现教育服务均等化。立足共享理念,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乡镇地区学校标准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实施乡镇地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计划,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应保尽保,依法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以及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依法履行控辍保学职责,降低辍学率。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实施名师培育工程。

专栏19教育事业重点工程
“全面改薄”工程:2016年至2018年,对全县95所学校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其中初中22所,小学40所,教学点33所。大城县第五小学建设工程。大城县城区第一幼儿园新建工程。农村幼儿园建设工程:改扩建农村幼儿园10所。大城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工程。实现全县所有学校建有完备的校园网,中心小学、初中达到100M以上,教学点达10M以上。

二、积极推进体育事业

完善健身服务体系。加大公益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增强体育公共服务能力,全面开展小康体育工程。建设具备举办市级单项比赛能力的场馆,实现健身场地与健身器材全覆盖。提高群众体育活动参与率。“十三五”期间,将全县体育人口提高至占总人口比例的50%左右。广泛培育体育市场。依托县体育中心和体育场馆设施,充分发挥竞赛管理人才和体育场地资源优势,积极承办市级高水平体育赛事,推动体育健身休闲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实施体育人才高地工程。建设一流的业余体育运动学校,鼓励多元投入办学。建设体育人才队伍,完善体育后备人才培训体系,努力营造各类人才健康成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专栏20体育事业重点工程
“体育三下乡”工程:体育健身设施、指导、科普三下乡活动。“三边工程”:建好群众身边场地、抓好群众身边组织、搞好群众身边活动。“百县千乡万村”新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大城县公共体育馆建设工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项目。全民体育健身活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日”、“群众体育活动月”等体育活动。体育人才高地工程:我县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30人。

三、加快发展卫生计生事业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强医疗质量监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健全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设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以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以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三级服务网络。构建面向全县人民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体系,试点推行家庭电子医生。均衡城乡医疗卫生资源。扩大农村医疗机构规模,增强农村医疗服务质量,解决基层医疗资源匮乏问题,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水平。构建多元化的办医格局。保障医院、卫生院(含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门诊部(所)、人口家庭公共服务中心等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支持妇幼保健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等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服务业发展。创新落实人口计生政策。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创新计生工作管理服务办法。

专栏21卫生事业重点工程
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工程:在“十三五”期间,设置三级综合医院1家,二级综合医院4家,三级中医院1家,专科医院2家,增设社区门诊7个。增设1所儿童专科医院。

四、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社会保险制度。建立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核心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体系,加快实现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鼓励发展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探索实施社会保障“一卡通”。加强社会救助保障。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增强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慈善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健全临时救助制度。推行“互联网+扶贫”模式,下大力度搞好精准扶贫,抓好政策兜底工作,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落实好低保户、孤儿、五保户等相关政策,实现农村低保线和扶贫线的“两线合一”。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健全孤儿保障制度。开展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试点工作。大力发展福利彩票事业。落实优抚安置政策。积极创新双拥模式,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认真落实抚恤优待各项政策,保证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实施“互联网+养老”的服务模式,采取招标或其他市场化方式积极引入社会投资,实现与社会资本对接,完善老年人高龄补贴制度,逐步提高补贴金标准,构建县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农村互助幸福院)三级网络,建设医养结合的老年公寓,提高老年养老服务水平,落实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到2020年,建设1所示范性物联网养老服务机构,所有养老机构院长资质培训率达到100%,护理员持证上岗率达到90%以上。

专栏22社保事业重点项目
“光荣院”提升项目:改善住院老人的居住环境。敬老院“五个一”建设工程:加大敬老院建设力度,实施“五个一”建设工程,即建一个菜园、养一栏猪(羊)、养一群鸡、建一个沼气池、开展一批特色文娱活动。大城县王文民政事业服务中心提升改造工程:投资1500万元,对王文民政事业服务中心进行提升改造,建设成集约、规模、规范的标杆式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工程:充分利用村街闲置校舍、厂房、民房等房产资源,建设“农村互助幸福院”,组织农村老年人和空巢老人到互助幸福院参加娱乐活动。大城县老年公寓建设工程:投资2000万元,内含老年公寓、敬老院,具有医养结合功能,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

五、持续推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

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统领安全生产工作全局,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总方针,坚守“安全生产红线”意识,突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管,健全“安全监管网格化”模式,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加大职业卫生工作力度,切实降低职业危害,对职业卫生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

六、全力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

落实“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要求,保障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安全。坚持标本兼治,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确保无缝衔接、不留死角。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推进重点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抓住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集中整治;加强基层监管队伍、监管能力建设,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全面构建社会共治格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七、大力实施质量兴县战略

深入落实《河北省质量发展规划(2012-2020年)》文件精神,全力推进质量兴县工作,深入开展名牌带动战略。实施质量兴企、质量兴业战略,全面提升区域行业产品整体质量水平,激励和引导企业强化产品质量竞争意识,使足球直播360,足球现场直播的企业步入现代企业管理轨道,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在“十三五”期间,培育、争创河北省名牌产品成本5个,河北省优质产品5个,河北省政府质量奖1个,廊坊市政府质量奖2个,河北省质量效益型企业2-3家。

八、着力调控就业市场

提高就业稳定性,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维护劳动关系稳定,构建扩大就业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格局。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构建创业服务平台,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创业专项基金。逐步形成创业培训、创业政策、创业孵化、创业服务四位一体的工作新格局。构建职业培训体系。立足我县产业发展特色,整合培训资源,探索“订单式、定向式、委托式”培训机制,通过校企联合,建立“培训+就业”有效衔接的新型培训模式。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推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不断完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进一步探索事业单位招聘分级分类考试,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依法规范用工管理,加大职工合法权益保障力度,健全基层劳动争议预防调解机制。到“十三五”末,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0.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万人,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

第十章优化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家园

一、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力度

继续加强网格化监管机制,实现污染源实时动态监管,大力发挥乡镇、村街网格点作用,全方位实现监督管控。深化大气污染治理,积极推广节能降污设备,加快节能减排,促进企业煤改新能源,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至2020年全县实现工业锅炉改清洁能源;开展绝热节能材料、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整治“回头看”,严防小岩棉、小冶炼反弹,确保“十五小”、“新六小”全面关停。完善污水收集系统,加快建设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等工业废水处理设施,聘请有资质、有技术的专业第三方运营公司对全县工业污水处理厂进行运营,在“十三五”期间,工业污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5%以上。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积极推行工业固废减量化技术,从源头上减少工业固废排放量;进一步加强工业固废管理,在南部和北部分别建设一座工业垃圾处理厂,按照分类选择、回收利用、安全处置为原则,解决以绝热节能材料和有色金属加工行业为主的工业不可利用废物,提高综合利用效率。

二、加强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以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为目标,重点加强对县城中心城镇和留各庄、南赵扶、旺村、大尚屯等城镇进行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处理城镇污水、垃圾,使污水处理率达到85%,使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逐步达到100%。加强工业和建筑业的噪音控制,强化对生活和交通噪音的监督管理。开展天燃气使用深度治理,降低天燃气燃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加大对城市机动车尾气、饮食服务业油烟污染的治理和监督;贯彻洁净煤推广计划,减轻居民取暖用煤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优化大气污染防治气象服务,完善空气质量预报和重污染天气预警系统建设,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气象评估和城市气候承载力评估服务。

三、增进农村面源污染控制

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统筹农村饮水安全、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推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建设生态农业示范点,科学使用农药、化肥、农用塑料薄膜等农田化学品,减少施用量,并通过植物修复、生物通风、自然降解等方式,逐步实施土壤修复。发展规模化养殖,提高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净化生态环境。加快生活垃圾的收运和处理,实施垃圾分类,逐步开展垃圾焚烧、垃圾发电等现代化处理模式。吸取先进地市经验,引导农村居民减少污水排放,逐步以村街、农户为单位,摸索采取单户型土壤作物地下渗滤模式、联户型人工湿地模式、人工湿地技术模式等方式,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坚持“宜煤则煤、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太阳能则太阳能”的原则,扎实开展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工程,逐步实现农村能源利用清洁化。到2020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农户清洁能源推广率达到80%以上,卫生厕所达标率达到100%,全县所有村庄实现安全饮水。

四、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

贯彻严格的能耗管控制度,有效推行绝热节能材料、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低碳排放,推进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减少单位产出物质消耗。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核定用水量,推行节奖超罚政策;开展生活节水行动,配套建设节水设施,积极推广使用科技含量较高的节水器具;制定强制性农业节水措施,发展节水型农业,实行滴灌等技术,控制地下水位下降趋势;优化人工增雨(雪)防雹业务布局,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加强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坚持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调整建设用地结构,从根本上摆脱依靠消耗土地资源发展经济的模式,加快由土地供给服从需求向需求服从供给转变,土地利用由扩张粗放型向节约集约型转变,真正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推进农村废弃居民点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工作。

五、建设自然生态安全屏障

坚持生态优先,推行绿色发展,以“坚持原有林木资源开发利用与发展新造林并重,扩大造林育林规模与提升苗木品种质量、提升景观效果并重,发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提高经济效益并重”为发展思路,按照打造生态环境支撑区的总要求,确定以子牙河绿化带为轴线,以主要干渠、支渠水系绿化网和主要交通干线绿化网为框架,以农田林网为网格,以城镇、村庄、园区绿化为基础的总体框架布局,积极发展经济林、景观林、苗木繁育基地,重点打造精品线路和生态示范区。加大对子牙河的污染防治工作,强化对河流沿途企业的监管,防止企业废水、废弃物排入河道;加强全县河道自净生态系统建设,全面贯通县域河道,发展循环水系。优化生态气象服务,建立气象灾害对生态影响预警指标体系。在“十三五”期间,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平台显著提升,将我县建设成为水系、路网、林网交织,村庄、森林、示范区交融,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家园”。

第十一章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一、推动党建工作显著进步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对照解放思想“八破八立”的总要求,破除制约发展的各种障碍,抢抓机遇、奋发有为、协同发展。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夯实基层基础,在全县农村、社区普遍实施“三网管理、三项治理、三个清单、三个下沉”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三”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完善抓基层党建“五位一体”责任体系,加强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做到与教育实践活动后续整改工作相结合、与反腐倡廉建设相结合、与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激发各级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二、强化政府部门依法行政

加快构建起更加开放、更加文明的法治大城。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坚持依法治县原则,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明确权力清单、监管清单和负面清单,把一切工作纳入法治轨道。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等各项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照宪法法律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畅通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渠道。培育良好的法治社会环境。发挥党员干部领导带头作用,不断强化“法治”在社会公众中的积极导向,健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增强全面法治意识。

三、保障司法工作公开公正

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提高司法公信度,健全上下联动、分工协作、层层落实的公开机制,明确各类司法人员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强化司法服务功能,全面推进法律援助延伸到劳动仲裁、医患纠纷、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领域,加强司法机关办公电子化、现代化、科技化建设,打造高效司法服务平台,提升司法透明度。整顿全县律师事务所、法律事务所,进一步规范基层法律服务各项工作。

四、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七五”普法,不断扩大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和覆盖面,继续大力开展送法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等活动,切实增强法制宣传实效,形成全县上下“人人懂法、事事用法”的良好法制氛围,为推动法治大城、平安大城创建奠定坚实基础。深入开展法律援助。以“互联网+法律”为发展理念,逐步在乡镇调委会、村居调委会之间普及“调解通”,实现调解信息互连互通;完善法律援助网络建设,充分发挥乡镇法律援助站和村街法律援助联络点的作用;在各乡镇村和行政执法部门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健全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加大乡镇村街督导力度。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稳固规划的法律地位

坚持《纲要》的法律地位,确保《纲要》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充分发挥《纲要》的先导作用、主导作用和统筹作用。经人大批准颁布后,各级各部门要制定、出台相应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确保各阶段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措施和《纲要》各项内容顺利实施。

二、密切规划的协调衔接

完善《纲要》与专项规划的协调机制,增强对各专项规划编制的指导,密切《纲要》与各专项规划的衔接,做到层次分明、定位清晰、分工明确、功能互补,保证“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

三、严格规划的督查跟踪

健全规划实施的考评、监测、评估和监督机制,确保分领域、分阶段的落实本《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注重《纲要》实施的监督检查和跟踪分析,定期开展动态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纲要》内容进行重大调整,需提请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加强《纲要》实施的社会监督,发挥媒体网络和群众社团的桥梁监督作用,建立政府与企业、全县人民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

四、加强规划的展示宣传

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着力推进《纲要》实施的信息公开,提高公众对《纲要》内容的认知度。通过宣传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动员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纲要》实施,形成推进《纲要》实施的强大合力。

结束语

宏伟蓝图振奋人心,崇高事业催人奋进。全县上下要紧密团结起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心、勇于担当,大干实事、实干大事,为全面建成“产业高地、经济强县、文化名城、绿色家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浏览量: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