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直播360,足球现场直播

经济社会发展

逆风破浪 勇开新局——廊坊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年间

2021年03月01日 来源: 《廊坊日报》 作者: 记者 刘杰 张春娥 杨苗苗 字体: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当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全市上下顶住压力、共克时艰,在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运行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亮眼成绩。

在2020这张“考卷”上,我们写下了战疫情、促发展、惠民生的点点滴滴——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全力以赴推动复工复产;出台一系列援企惠企暖心政策;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发展韧劲中尽显活力。

在2020这张“考卷”上,我们写满了凝共识、勇担当、拼实绩的壮志豪情——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5%,稳住了经济发展的基本盘;全年共实施620个亿元以上项目,为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告别“十三五”,面向“十四五”,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廊坊正朝着加快建设创新廊坊、数字廊坊、健康廊坊、平安廊坊、品质廊坊的宏伟奋斗目标,砥砺奋进,阔步前行。

危中寻机,增速转正

2月1日,在京东方(河北)移动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经过切割、贴合、组装等21道工序,一块块手机显示模组走下自动化生产线,准备销往华为、三星电子等国内外知名手机生产厂商。

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原定于2020年初量产的高端手机模组,因疫情而暂停,经历短暂阵痛后,便于当年5月全面复产。如今,京东方正以只争朝夕的姿态跑出智能制造“加速度”。

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3.5%,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6.1%,彰显了我市经济复苏的澎湃之势。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农历庚子年新春临近,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冲击。全市上下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团结带领490万廊坊人民沉着应战、共克时艰。

一手抓疫情防控,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筑牢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全市上下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一手抓复工复产,开展“三包四帮六保五到位”活动,出台一系列纾困惠企政策,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复市,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

——组织各级干部包联县乡镇、包项目、包企业,帮助解决资金短缺、销售困难等问题,保生产运行,促增产增效。

——制定出台应对疫情共渡难关12项措施,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15条,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市减税降费各项政策,用足用好金融支持政策,为重点企业争取金融机构贷款。

……

2020这一年,一揽子对冲疫情的政策周密齐全、力度空前,畅通产业链、供应链等一系列举措直达基层、立竿见影。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一度按下“暂停键”的廊坊,街头重现久违的“烟火气”,项目建设现场再次热火朝天,生产车间再闻机器轰鸣。

有“形”数字见证发展之“势”。2020年,一个个相继转正的经济指标,印证着廊坊经济稳步复苏、积极向好的脚步:

一季度,在全省较早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100%,外贸贸易型、新型综合服务型企业开工率100%,令人振奋。

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23.1亿元,同比增长0.1%,扭转一季度下降局面,增速由负转正。

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4%,年内首度转正。

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3%,居全省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7%,居全省第1位……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强劲复苏曲线。

吹响复工复产“集结号”,跑出经济发展“加速度”。战疫期间,廊坊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契机,打了一场控疫情、促发展的漂亮主动仗,高质量发展的“热浪”滚滚向前!

勇开新局,再添动力

去年以来,面对疫情不利影响,我市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全面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优化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呈现出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创新发展竞相迸发的强劲态势,发展韧劲凸显。

——项目建设高歌猛进,筑稳经济发展“压舱石”。

近日,走进总投资8.8亿元、占地56.9亩的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6、7、8、9栋楼的二次结构施工,全力拼抢施工进度。

“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中国人民大学新校区大厂拓展区‘三区四基地’中的‘园区’项目,预计2021年底完成首批企业入驻。”大厂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刘立虎表示,该项目将围绕出版发行、传媒、新媒体等产业方向,以版权交易、双创空间为核心驱动,打造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生态链。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疫情期间稳增长的有效抓手。在疫情防控、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大背景下,全市上下紧紧牵住“保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以项目论英雄、评实绩,形成了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可喜局面。

2020年,全市共实施亿元以上项目620个,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占比超40%,173个省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达151.8%。圆通北方基地、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项目建成运营,曙成创新示范产业基地、爱普数据全球研发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丰厨(霸州)中央厨房等项目签约落地。特别是,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引进京津项目204个、资金503亿元,为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打造发展新引擎。

几年前还默默无闻的瑞立美联制动技术(廊坊)有限公司,如今,已成为国内最大、具有世界影响的制动空压机生产基地。即便是在疫情期间,公司依旧实现订单增长,营业收入不减。

成长的“秘诀”,就是创新。近三年,瑞立美联申请22项专利技术,推动企业向高新化、高端化发展,实现了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

创新带来生机,创新产生动力。2020年,全市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44家,新增省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8796家。这一年,我市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测评指数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消除C类县,在京津冀区域科技成果从实验研发到孵化转化、生产销售的链条中占得了先机。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深冬时节,走进霸州经济开发区都市食品产业园,各食品加工企业呈现出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目前,该园区共入驻食品企业35家,总投资120余亿元,一个百亿级的都市休闲食品产业集群迅速崛起。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县域强。去年以来,我市大力培育“5+1”主导产业,聚焦“7+6”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引进并推动符合产业发展定位、辐射带动作用强、市场发展前景好的项目在廊坊落地生根。前三季度,26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1061.3亿元,同比增长0.72%;实缴税金28.4亿元,同比增长0.05%。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9年的6.7:32.9:60.4,优化调整为2020年的6.7:31:62.3。

——强化消费拉动,“流动的廊坊”重新绽放活力。

2020年,御龙河公园夜市、廊坊非遗夜市展销会、新朝阳观光夜市……一个个颇具廊坊特色的夜间娱乐项目应运而生,夜间消费日趋成为广大市民和游客的消费习惯。夜晚的廊坊,人潮涌动,生机勃发。

此外,我市大力实施“促消费、惠民生”行动,组织开展汽车、家电、文旅等领域11项促消费活动,开展“云零售”“云购车”等12项网购活动。2020年1—11月份,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4%,特别是新业态引领消费品市场复苏,全市实现限上网上零售额181.1亿元,增长达43.5%。

协同发展,升级加力

2020年,是廊坊临空经济区全面转入大规模建设阶段的开局之年。在廊坊临空经济区1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工人们夜以继日、挑灯夜战,处处涌动着蓬勃生机和澎湃动力。

这一年,规划、产业、政策三大体系印发实施,完成44个村街征迁和大田流转;总投资219.8亿元的12个产业项目、137亿元的116个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加快建设,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7亿元,成为拉动全市投资增长的重要动力源;廊坊自贸片区注册企业达到446家、注册资金56.9亿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正式批复……一座世界一流航空城已具雏形,正从规划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和推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给廊坊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战略支撑。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扎实做好“三篇大文章”,推进重大国家战略和国家大事落地见效。

匠心擘大计,巨笔绘宏图。市委、市政府作出部署,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和北三县与通州区协同发展,加快打造区域发展新增长极,争当京津冀协同发展排头兵。

规划引领,谋定后动。2020年3月,《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协同发展规划》公布以后,北三县与通州区的一体化发展全面提速,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落地落实,北三县高质量发展迎来“高光时刻”。

从“1+5+12”系列规划印发实施,到大项目好项目签约落地,再到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北三县正努力打造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发展腹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

牵住“牛鼻子”,共下“一盘棋”。2020年9月15日,涉及高新技术产业、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等领域的33个合作项目,在2020年北京与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上签约,意向投资额达215亿元。

这一年,北三县签约总投资215亿元的北京转移项目31个,总投资1545亿元的203个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类项目加快建设,中冶总部基地、国科稀土创新平台、人民大学文化创意园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一批北京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北三县延伸布局,一幅雄伟壮丽的发展画卷徐徐展开。

雄安新区,千年大计。立足大格局、融入大战略,涉及廊坊的每一个重点项目,都承担着创造“雄安质量”的重任。

2020年,南部县(市)全力做好规划衔接、产业对接、交通互联、生态共建等基础性工作,一批配套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与白洋淀相连水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正在孕育形成廊坊新的经济增长极。

我市与会企业和施工单位积极对接,共达成合作意向17项,意向合作金额达20多亿元……2020年9月30日,我市40家重点建材企业来到雄安新区,与中铁建设集团等30家驻雄安新区施工企业现场对接,在服务雄安新区建设中助力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打响廊坊品牌。

据统计,我市共拥有34个行业门类、2.26万家法人企业、5400多种工业产品,具备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优质的服务能力。未来,将从装备制造、木材加工、家具制造、绿色建材等六大行业与雄安新区展开合作,在全力服务服从雄安新区建设中展现廊坊作为、贡献廊坊力量。

改革破题,开放融合

年年“5·18”,始在“云端”聚。

2020年,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丝毫不能放松的特殊形势下,一年一度的“5·18”经洽会如期举行,成为国内首个全程“搬”到网上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经贸洽谈会。

会场内的人少了,屏幕多了。万余嘉宾云端相聚,千万人次在线观看。166个项目“隔屏”签约落户河北,利用省外资金和利用外资数额双双超过上一年。

2020年12月23日,中国·廊坊(北京)全球招商大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华平新宜银河二号华北智慧智能产业基地、中通华北区域总部基地、华芯·中信海值智造无人机华北产业园等25个项目签约落户廊坊,项目总投资510.02亿元。

……

以“云”为桥,见“屏”如面。2020年,我市积极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新形势,依托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雄安新区等国家重大发展布局,创新办会办展、招商引资新模式,与疫情“抢时间”,在竞争中卡“身位”,推动优势项目踏“云”而来。

以变应变,逆境突围。这一个个盛会的成功举办,将世界的目光聚集到步履铿锵、踏浪而行的廊坊。2020年,我市共举办各类招商活动1550次,其中招商推介会76次;对接洽谈项目891个,签约项目350个,促进了高端生产要素和创新资源的加速聚集。

优质高端项目的签约落地,为我市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源泉。目前,我市正在协调推动在谈项目有100余个,临空经济智慧枢纽产业园、北京电子城集团燕东微电子先进封装、国药集团京津冀运营中心、威裕环球(廊坊)航空产业园等一大批项目在廊坊“落地开花”。

好的营商环境,也是生产力。我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最优营商环境,持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7个小时以内,在全省率先进入“小时”时代;

——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58个工作日以内,被列为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样本城市;

——市县乡村四级便民服务体系全面贯通,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分别达到96.8%和96.7%。

改革“一子落”,发展“满盘活”。2020年,我市在全省唯一连续8次获得“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市”称号。全市市场主体达到48.1万户,同比增长达18.1%。

决战攻坚,捷报频传

“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回眸2020年,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始终闪耀在廊坊砥砺奋进的征程上。

今年51岁的刘峰,曾是永清县龙虎庄乡义井村的贫困户,2017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县乡村三级精准帮扶及爱心企业的协助下,他和妻子在温室大棚种植西红柿,顺利实现脱贫。“我家的年收入3万余元,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奔头!”

得益于精准扶贫政策的,还有固安县的郭翟村。他们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引进顺斋瓜菜种植现代园、科伟种业引育种中心、中庆农林新技术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促进农业规模化种植带动区域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周边38个村街1500户农户加入蔬菜种植行列,致富增收底气更足。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去年,我市坚决克服疫情影响,坚持“四个不脱”政策,持续开展脱贫攻坚行动,稳定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有效建立起防贫监测和帮扶长效机制。经过3年多的努力,我市脱贫攻坚工作顺利通过国家和省考核验收,1918户474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迈向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关口。

战鼓铮铮,使命必达。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市坚决把打好三大攻坚战,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发展机遇,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冬日的廊坊,风景依然如画。“如今的家乡,天越来越蓝,水越来越清,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我们又重新找到了最自然的风景。”市民张明在美景中陶醉不已。

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我市大力推进污染治理,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PM2.5浓度和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实现“双改善”。2020年,大气减排圆满完成“十三五”目标,其中PM2.5浓度达到42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50.6%;劣V类断面比例下降至14.3%,超额完成国考目标;全市森林绿化率达到35%,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必须守住的底线。2020年,我市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基础上,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化解工作稳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要战果,安全生产保持平稳态势,平安廊坊建设成效明显,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在“亮剑2020”打击整治专项行动中,全市共破获刑事案件5775起,破获涉黑恶案件757起,查封扣押冻结财产2亿余元,全市在册涉黑恶逃犯全部落网,提前实现“逃犯清零”目标,有力推动了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好转,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人民至上,幸福共享

民生事,最关情。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疫情防控,到全力推进23项民心工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化为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绽放出夺目光芒。

——吹响全民战疫号角,筑牢生命健康安全防线。疫情发生以来,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四早”“四集中”“人物同防”等防控措施,2020年的32名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实现了“患者无死亡、医护零感染、向京零输入”。特别是今年1月11日固安疫情发生后,我市坚持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全力救治病人,开展全域封控和提标流调,实施全民免费核酸检测,以最快速度遏制住疫情蔓延和输出,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

——23项民心工程加速跑,为民生幸福补短板。我市出台《廊坊市2020年23项民心工程专项实施方案》,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3%。主城区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工程41公里,实施“断头路”打通工程8个,5G基站实现全覆盖,光明道上跨铁路桥、静脉产业园等进展顺利,实施学校新改扩建项目45个,中小学“大班额”基本清除,创建普惠性幼儿园468所,覆盖率达到85%。

——织密交通网,幸福路“铺”到百姓心坎上。新机场北线高速、津石高速建成通车,京雄城际开通运营,京唐铁路等9条轨道交通项目和京德高速等3条高速公路项目加快推进;首都地区环线、京秦高速与京津相继贯通,全市已有17条干线公路、28个接口与京津实现无缝对接;市区累计投放153部新能源公交车,市区公交车辆总数达到739部,运营总里程899公里。

——全力以赴稳就业,让百姓“饭碗”端得更稳更牢。我市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出台疫情期间稳就业等相关政策30余项,千方百计保障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2020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8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2020年前三季度,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6105元,总量居各市第2位,同比增长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5019元,总量居各市第1位,同比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5032元,总量居各市第2位,同比增长5.3%。

……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加试题”,我市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始终聚焦民生,把群众呼声放心上,“关键小事”抓到底,越来越多“稳稳的幸福”正在走进群众身边。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2020年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廊坊荣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可以说,廊坊创城走过的每一步,都与人民福祉紧密相连,有力证明了唯有初心恒在者,方能抵达梦想彼岸!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全市上下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为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贡献廊坊力量。

蓝图擘画定方向,扬帆启航正当时。奋楫逐浪的廊坊必将勇毅向前,继续书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的篇章!

浏览量: 次